
期刊简介
《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》是国内唯一以手术临床为基础,反映手术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学术期刊。以科学、实用、先进、创新为目标,其办刊宗旨为:重点探讨与手术相关的学术问题,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,以实践促进理论研究;服务临床实践,提高手术水平;加强学术交流,促进手术创新。 本刊内容涵盖外科各专科及妇产科等专业领域,介绍国内外手术学领域的新理论、新技术、新成果,及时报道各手术专业领域临床与科研新进展,推介新术式、新技术及新器材的研制与应用。 作为手术理论、方法与技巧交流的园地,本刊设有专家述评、专家论坛、手术学研究、术式介绍与探讨、临床论著、综述与讲座、手术学史话及继续教育园地等栏目,既具科学性又富人文色彩;图文并茂,直观明了。通过作者先进、实用的研究成果,各级医院的读者均能拓展学术视野,启发创新思维。我刊以各级医院的临床外科、妇产科医师以及医学院校教师、研究生、医学生为读者对象,是临床与科研教学人员研究探讨学术问题的论坛,基层医师、医学生学习与提高手术技能的园地。
夏季血压管理指南:如何避免季节性血压危机
时间:2025-05-27 14:38:49
最近有个老病号王阿姨急匆匆来门诊,进门就喊头晕脚软,一测血压只有88/56mmHg。仔细一问才知道,她入夏后还按冬天医生开的降压药剂量吃,结果差点在菜市场晕倒。这种"季节性血压危机"其实特别常见——冬天量身定制的降压方案,到了夏天可能变成健康陷阱。
为什么夏天血压会"偷偷掉队"?
咱们的血压就像弹簧,热胀冷缩特别明显。夏天高温让人体变成"移动洒水车",光坐着不动就能出汗1.5升,随汗液流失的盐分相当于每天白扔两包薯片的含盐量。年轻患者可能感觉不明显,但中老年人血管就像老化的橡皮管,温度一高就松弛,血压说降就降。更危险的是,很多人白天量血压正常就擅自减药,却不知道夜间血压可能正在玩"蹦极"。
夏季降压药怎么吃才聪明?
记住三个"不要":不要突然停药、不要跟风换药、不要自己加量。医生朋友跟我说过一个比喻:降压药就像空调遥控器,冬天开28℃合适,夏天还开28℃就可能感冒。建议早晚各量一次血压(间隔2小时),记录一周数据再找医生调药。如果出现眼前发黑、起床头晕这些信号,可能提示血压已经掉到90/60mmHg的危险区了。
比吃药更重要的生活处方
见过不少患者把降压药当"免死金牌",大中午顶着太阳跳广场舞,这就像带着漏气救生圈去冲浪。三个实用建议:①避开10-16点的"魔鬼时段"外出;②随身带个500ml盐水瓶(1升水+3克盐);③洗澡水别超过38℃,有位大爷就是泡热水澡时低血压晕倒摔骨折的。联合用药的患者要特别注意,有些利尿剂夏天用就像给血压"放水闸",要慎用。
特殊人群要打"组合拳"
糖尿病人夏天血糖波动大,血压可能坐"过山车";冠心病患者血压低于130/80mmHg就要拉警报。这类患者建议备个智能药盒,分装不同时段要吃的药。有个退休教师发明了个"三色手环"法:早上血压高戴红色,正常戴绿色,偏低戴黄色,家属一眼就能发现异常。
最近体检发现个有趣现象:坚持夏季血压管理的人,冬天血压反而更稳定。就像给血管做"季节性瑜伽",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保持弹性。下次复诊记得带上你的血压日记,让医生帮你制定"四季降压方案",毕竟我们的血管值得被温柔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