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期刊简介
《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》是国内唯一以手术临床为基础,反映手术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学术期刊。以科学、实用、先进、创新为目标,其办刊宗旨为:重点探讨与手术相关的学术问题,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,以实践促进理论研究;服务临床实践,提高手术水平;加强学术交流,促进手术创新。 本刊内容涵盖外科各专科及妇产科等专业领域,介绍国内外手术学领域的新理论、新技术、新成果,及时报道各手术专业领域临床与科研新进展,推介新术式、新技术及新器材的研制与应用。 作为手术理论、方法与技巧交流的园地,本刊设有专家述评、专家论坛、手术学研究、术式介绍与探讨、临床论著、综述与讲座、手术学史话及继续教育园地等栏目,既具科学性又富人文色彩;图文并茂,直观明了。通过作者先进、实用的研究成果,各级医院的读者均能拓展学术视野,启发创新思维。我刊以各级医院的临床外科、妇产科医师以及医学院校教师、研究生、医学生为读者对象,是临床与科研教学人员研究探讨学术问题的论坛,基层医师、医学生学习与提高手术技能的园地。
2025年药店新规:执业药师必配与处方药实名制
时间:2025-06-30 11:19:15
2025年7月1日起,我国药品零售行业将迎来两项关键性新规的全面落地,这些变化犹如一剂“强效处方”,直接重塑药店的运营模式与服务标准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这些政策既是用药安全的“防护网”,也是医保基金合规使用的“监测仪”。
执业药师配备:从“可选项”到“必答题”
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要求,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,其角色堪比药品质量的“守门人”。执业药师需承担处方审核、用药指导等专业职责,确保患者不误服、不错服药物。考虑到部分地区人才短缺的现实,政策允许过渡期内由其他药学技术人员暂代职责,但这一窗口期最迟不超过2025年底。例如,一家连锁药店若未能在7月前完成药师配备,需向省级药监部门报备并启动过渡方案,但过渡期后仍需达标,否则面临整改风险。
对于仅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店,政策稍显宽松,可配备经考核合格的业务人员,但需通过药品监督部门的资质审核。这一差异化设计,既保障了基础用药安全,也为小微药店留出生存空间。
处方药销售实名制:每一片药都有“身份证”
新规另一核心是处方药销售的全程追溯。药店需建立实名登记制度,记录购买者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药品名称及数量等信息,形成完整的“药品溯源链”。这一措施如同为每盒处方药贴上“电子追踪器”,既能遏制滥用抗生素等高风险药物,也能防止医保卡盗刷等违规行为。例如,某患者购买降压药时,药店需核对处方并登记身份信息,确保“人、证、药”三统一。
值得注意的是,线上线下销售均需遵守一致性原则。网络平台展示处方药时,必须与非处方药分区,且禁止直接弹出购买链接,避免误导消费者。
扫码结算与医保安全:从“人工核验”到“智能拦截”
同步实施的还有医保药品扫码结算强制令。所有医保定点药店销售目录内药品时,必须扫码录入系统,相当于为医保基金加装“防火墙”。通过实时数据对接,系统可自动识别假冒药品或异常交易,从源头堵住“骗保漏洞”。例如,某药店试图销售医保目录外药品却谎报为目录内品种,扫码后将被系统自动拒付,并触发监管警报。
合规成本与行业洗牌:小药店的“生存算术题”
新规在提升行业规范的同时,也带来人力与设备投入的压力。一家中型药店若需新增1名执业药师,年均人力成本约增加8万-12万元;而扫码系统及实名登记软件的部署费用约2万-5万元。这可能导致部分小型药店选择转型为乙类非处方药专营店,或通过加盟连锁分摊成本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新规实施后购药流程可能延长几分钟,但换来的将是更安全的用药环境和更透明的医保消费。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:“政策不是枷锁,而是让行业从‘野蛮生长’转向‘精耕细作’的犁铧。”未来,药店的核心竞争力将从价格战转向专业服务能力,而患者也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。